课程辅导知识点
知识模块 | 权重 | 专题 | 知识点 | 层次 |
从实验学化学 |
8%(高考权重) 20%(学期权重) |
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| 化学实验安全 | 识记 |
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 | 应用 | |||
常见离子的检验 | 应用 | |||
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(过滤、蒸发、蒸馏、萃取、分液) | 应用 | |||
粗盐的提纯 | 理解 | |||
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| 物质的量的定义 | 了解 | ||
物质的量的描述对象 | 识记 | |||
阿佛加德罗常数 | 识记 | |||
粒子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| 理解 | |||
物质的摩尔质量 | 理解 | |||
摩尔质量的定义式 | 理解 | |||
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| 理解 | |||
相对原子质量的求算 | 应用 | |||
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 | 理解 | |||
决定气体体积的因素(粒子数、粒子间距) | 理解 | |||
温度、压强、N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| 应用 | |||
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 | 理解 | |||
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(22.4L/mol) | 识记 | |||
阿佛加德罗定律(三同推一同) | 应用 | |||
阿佛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| 应用 | |||
十字交叉法求气体组分的体积比 | 应用 | |||
相对密度法求气体的相对原子质量 | 应用 | |||
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综合计算 | 应用 | |||
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 | 理解 | |||
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| 理解 | |||
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| 应用 | |||
关于溶液的计算(稀释、浓缩、混合) | 应用 | |||
误差分析 | 理解 | |||
气体溶于水浓度的求算 | 应用 | |||
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 | 应用 | |||
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| 吸热反应 | 识记 | ||
放热反应 | 识记 | |||
能量变化的原因 | 理解 | |||
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|
8%(高考权重) 20%(学期权重) |
物质的分类 |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| 识记 |
分散系的分类 | 识记 | |||
胶体、溶液、浊液的区别 | 理解 | |||
胶体的制备 | 理解 | |||
胶体的性质 | 理解 | |||
胶体的应用 | 识记 | |||
离子反应 |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| 理解 | ||
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| 了解 | |||
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| 理解 | |||
拆分规则 | 应用 | |||
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| 应用 | |||
离子反应方程式正误的判断 | 应用 | |||
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 | 应用 | |||
拆分规则 | 应用 | |||
离子反应的 含义 | 理解 | |||
离子反应发生条件 | 理解 | |||
离子共存 | 应用 | |||
过量问题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| 应用 | |||
氧化还原反应 |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| 识记 | ||
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| 理解 | |||
氧化还原反应与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| 理解 | |||
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| 应用 | |||
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| 识记 | |||
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 | 应用 | |||
利用双线桥法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| 应用 | |||
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判断 | 应用 | |||
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| 应用 | |||
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| 应用 | |||
金属及其化合物 |
15%(高考权重) 30%(学期权重) |
金属的化学性质 | 金属的通性 | 应用 |
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| 识记 | |||
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| 应用 | |||
焰色反应 | 识记 | |||
金属铝与碱的反应 | 理解 | |||
铝热反应 | 理解 | |||
金属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| 应用 | |||
金属铝、铁的钝化 | 识记 | |||
金属铜的化学性质 | 理解 | |||
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| 应用 | |||
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|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性质及区别 | 理解 | ||
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区别 | 理解 | |||
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| 理解 | |||
金属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| 应用 | |||
氧化铝与氢氧化铝的性质及区别 | 理解 | |||
氯化铝与偏铝酸钠的性质及区别 | 理解 | |||
氢氧化铝的制备 | 理解 | |||
有关氢氧化铝沉淀质量的计算 | 应用 | |||
生成氢氧化铝沉淀量的图像分析 | 应用 | |||
正滴反滴的实验现象 | 应用 | |||
硫酸铝钾的用途(净水剂) | 应用 | |||
氧化亚铁、氧化铁、四氧化铁的性质及区别 | 理解 | |||
氯化亚铁、氯化铁的性质与区别 | 理解 | |||
氢氧化亚铁的制取 | 应用 | |||
三价铁离子的检验 | 识记 | |||
铁和铁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| 应用 | |||
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化学性质 | 理解 | |||
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| 常见合金的重要应用 | 识记 | ||
正确选用金属材料 | 识记 | |||
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|
15%(高考权重) 30%(学期权重) |
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-硅 | 单质硅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| 识记 |
单质硅的化学性质 | 理解 | |||
单质硅的制取及提纯 | 理解 | |||
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| 识记 | |||
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| 理解 | |||
硅酸的性质 | 理解 | |||
硅酸盐氧化物形式书写 | 理解 | |||
硅酸盐材料的应用 | 应用 | |||
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-氯 | 氯气的物理性质 | 识记 | ||
氯气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| 识记 | |||
氯气与某些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| 识记 | |||
氯气与水反应 | 理解 | |||
氯水的组成及性质 | 应用 | |||
氯气与碱反应 | 理解 | |||
次氯酸的漂白性 | 理解 | |||
漂白粉的制取 | 了解 | |||
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| 应用 | |||
氯气的检验 | 识记 | |||
硫和氮的氧化物 | 硫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| 识记 | ||
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| 识记 | |||
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| 理解 | |||
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| 应用 | |||
漂白剂的分类 | 应用 | |||
三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| 识记 | |||
氮气的化学性质 | 识记 | |||
一氧化氮的化学性质 | 理解 | |||
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 | 理解 | |||
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| 识记 | |||
氨、硝酸、硫酸 | 氨气的物理性质 | 识记 | ||
氨与水的可逆反应 | 应用 | |||
氨水中的粒子种类 | 应用 | |||
喷泉试验 | 应用 | |||
氨的催化氧化 | 理解 | |||
氨气的制取 | 理解 | |||
氨气的检验 | 识记 | |||
硝酸的物理性质 | 识记 | |||
硝酸的不稳定性 | 识记 | |||
硝酸的强氧化性 | 理解 | |||
王水的组成 | 识记 | |||
硝酸的用途 | 识记 | |||
稀硫酸的性质 | 理解 | |||
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| 应用 | |||
浓硫酸的吸水性 | 识记 | |||
干燥剂的分类 | 应用 | |||
浓硫酸的脱水性 | 理解 | |||
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| 理解 | |||
浓硫酸与金属铜和非金属单质碳的反应 | 理解 | |||
浓硫酸与碳反应中间产物的判断 | 应用 | |||
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|
6%(高考权重) 25%(学期权重) |
元素周期表 | 元素周期表基本结构 | 识记 |
碱金属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| 理解 | |||
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方法 | 应用 | |||
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| 理解 | |||
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方法 | 应用 | |||
核素 | 识记 | |||
同位素 | 识记 | |||
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| 识记 | |||
元素周期律 |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| 识记 | ||
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递变规律 | 理解 | |||
离子半径的比较 | 理解 | |||
同周期主族元素化合价递变规律 | 理解 | |||
元素周期表应用 | 识记 | |||
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 | 应用 |
高中的学习方法是什么?高中各科学习方法
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同学们来说要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,了解高中学习的要点以及每科的学习方法。
高中各科学习方法
数学:
上课前一定要预习,上课专心听讲,课后认真做作业。老师讲的例题一定要过关,不能漏一题。此外最重要的是认真与细心,错题更正本一定要看,讲完一节看一遍,笔记本也是。
语文:
上课前预习,上课专心认真,不懂的记在错题更正本上,早上找出来读一读。做作业一定要认真,多记些名人名言、拼音与诗词。
英语:课前预习,上课快记、快听、细心。课后一定要复习,此外,练习册一定要跟上去,时间紧抽一抽就出来了。
历史:
背一定要细心、耐心并且系统化,早上6:30以前读。
政治:
上课认真听,课本要重中有重地读。
地理:
上课前一定要预习,上课要细心,多记,在早读读完后读10分钟或少点。
傍晚历史、政治和地理,自己调整,每一科都要预习和复习。
关于理科的复习与练习:
首先是公式,对公式要非常熟悉,公式中每个字母的含义,公式的推导,公式的使用对象,这些是很重要的。
从现在开始,把各科所有公式分类并用一个本子整理一遍,做题的时候强化这些公式的记忆与使用,做到看到题目就知道要用到什么公式,以及清楚公式中字母对应的数字,在平时做练习题时,就要要求自己写出题目已知什么,未知什么,求什么,相关公式,这些都清楚了在解答。考试时当然不用写出来,但自己必须清楚。
关于化学:
把整本书的所有化学方程式抄一遍到本子上,有时间就写一写,要能相当熟练的写出他们,记住并熟悉那几个特殊的,同时知道每个化学反应的现象,包括颜色,气味,形态等的变化,还有就是记住化学物的颜色、状态、气味,比如哪些物质是固体,白色沉淀有哪些。
关于物理:
分类整理公式,熟悉并能运用,做题时要理解题目描述的过程。
(如需转载,请注明出处)